扬州市江都区2023-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试题
(考试时间:150分钟 满分:150分)
2024.06
一、积累运用(31分)
1. 根据下面语境完成题目。
六月半夏,流萤赋诗。小语打算邀请外地好友来扬州,以下是他写的邀请信中的一段文字:
扬州,南临滔滔的长江,东依静静的运河,不但是A气象万千的风景城,而且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。
走进如诗的扬州,最美的风景就在你我身边。瘦西湖灵秀,蜂蝶轻歌màn舞,湖面微波潺潺,B美不胜收;大运河壮阔,经纬中国,运通华夏。【甲】物华天宝、钟灵毓秀,这是自然的馈赠。令人垂涎的美食、C巧夺天工的玉雕,这是文化的传承。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,更是一遍遍将扬州写进诗行,那些浪漫风情便D历历在目呈现于眼前。春风中洋溢着“春风十里扬州路”的欢快,秋雨中蕴藏着“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”的妩( )媚,冬雪中飘散着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的豪迈。【乙】而夏日的扬州,更是饱含着浪漫诗意的季节。
(1)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:
轻歌màn舞( ) 妩媚( )
(2)文段中横线处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( )
A. 气象万千 B. 美不胜收 C. 巧夺天工 D. 历历在目
(3)【甲】处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,应把____号改成____号(填符号名称)
(4)【乙】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,应修改为____________(写出修改后的句子)
2. 下列对于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游山玩水,乐趣无穷。《登勃朗峰》全文运用小说笔法,描绘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山中奇景、嶙峋的怪石、变幻的光影,将勃朗峰的如诗风光跃然纸上。
B. 人间仙境,优哉游哉。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、人民安乐 “桃花源”,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。
C. 锦绣山河,日行千里。唐代文学家韩愈的《马说》借千里马难逢伯乐的遭遇,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愤懑,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之鸣。
D. 故地重游,忆如潮涌。梁衡分别在雨季和枯水季节两次前往壶口瀑布,感受到了壶口瀑布刚柔并济、挟而不服、勇往直前的气概,感叹母亲河的伟大坚强。
3. 将下面的诗词名句补充完整。
读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“气蒸云梦泽,(1)______________”,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;读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“(2)_____________,风烟望五津”,折服于唐都城的恢宏阔大;读《小石潭记》“凄神寒骨,(3)______________”,触目于小石潭的幽深寂静;读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“万籁此都寂,(4)_____________”,沉浸于山寺的静谧祥和;读《卜算子•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“(5)____________,漏断人初静”,感慨于夜色的寂寞清冷;读《卖炭翁》“夜来城外一尺雪,(6)_____________”,慨叹于封建社会的民生多艰;读《北冥有鱼》“水击三千里,(7)_______________”,遐想于大鹏展翅的凌云之姿;读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“(8)____________,(9)________”感动于诗人关怀天下寒士,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答案与解析
一、积累运用(31分)
1. 根据下面语境完成题目。
六月半夏,流萤赋诗。小语打算邀请外地好友来扬州,以下是他写的邀请信中的一段文字:
扬州,南临滔滔的长江,东依静静的运河,不但是A气象万千的风景城,而且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。
走进如诗的扬州,最美的风景就在你我身边。瘦西湖灵秀,蜂蝶轻歌màn舞,湖面微波潺潺,B美不胜收;大运河壮阔,经纬中国,运通华夏。【甲】物华天宝、钟灵毓秀,这是自然的馈赠。令人垂涎的美食、C巧夺天工的玉雕,这是文化的传承。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,更是一遍遍将扬州写进诗行,那些浪漫风情便D历历在目呈现于眼前。春风中洋溢着“春风十里扬州路”的欢快,秋雨中蕴藏着“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”的妩( )媚,冬雪中飘散着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的豪迈。【乙】而夏日的扬州,更是饱含着浪漫诗意的季节。
(1)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:
轻歌màn舞( ) 妩媚( )
(2)文段中横线处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( )
A. 气象万千 B. 美不胜收 C. 巧夺天工 D. 历历在目
(3)【甲】处画横线 句子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,应把____号改成____号(填符号名称)
(4)【乙】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,应修改为____________(写出修改后的句子)
【答案】(1) ①. 曼 ②. wǔ (2)D
(3) ①. 句(号) ②. 分(号)
(4)“而夏日的扬州,更是饱含着浪漫诗意的城市”或“而扬州的夏日,更是饱含着浪漫诗意的季节”
【解析】
【小问1详解】
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。
轻歌màn(曼)舞:意为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。
妩(wǔ)媚:形容女子姿态娇媚动人。
【小问2详解】
本题考查成语运用。
A.气象万千: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,壮丽而多变化。这里用来形容扬州城的风景,符合语境;
B.美不胜收:意为美好的东西很多,一时看不过来。这里用来形容西湖的风景,符合语境;
C.巧夺天工: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,形容技艺高超绝妙。这里用来形容玉雕,符合语境;
D.历历在目:意思是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,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。语段中的“浪漫风情”既不属于远方的景物,也不是已经过去的事情,因此不符合语境,使用有误;
故选D。
【小问3详解】
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。
“物华天宝、钟灵毓秀,这是自然的馈赠”与“令人垂涎的美食、巧夺天工的玉雕,这是文化的传承”是并列关系,应用分号,而不是句号。因此应把句号改为分号。
【小问4详解】
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。
句子的语病是主谓搭配不当,“扬州”应与“城市”搭配;“夏日”应与“季节”搭配。因此可将句子改为“而夏日的扬州,更是饱含着浪漫诗意的城市”或“而扬州的夏日,更是饱含着浪漫 诗意的季节”。
2. 下列对于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游山玩水,乐趣无穷。《登勃朗峰》全文运用小说笔法,描绘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山中奇景、嶙峋的怪石、变幻的光影,将勃朗峰的如诗风光跃然纸上。
B. 人间仙境,优哉游哉。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、人民安乐的“桃花源”,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。
C. 锦绣山河,日行千里。唐代文学家韩愈的《马说》借千里马难逢伯乐的遭遇,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愤懑,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之鸣。
D. 故地重游,忆如潮涌。梁衡分别在雨季和枯水季节两次前往壶口瀑布,感受到了壶口瀑布刚柔并济、挟而不服、勇往直前的气概,感叹母亲河的伟大坚强。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学常识的表述。
A.“《登勃朗峰》全文运用小说笔法”表述不正确。作者写上山时,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。写下山时,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,富有传奇色彩;
故选A。
3. 将下面的诗词名句补充完整。
读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“气蒸云梦泽,(1)______________”,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;读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“(2)_____________,风烟望五津”,折服于唐都城的恢宏阔大;读《小石潭记》“凄神寒骨,(3)______________”,触目于小石潭的幽深寂静;读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“万籁此都寂,(4)_____________”,沉浸于山寺的静谧祥和;读《卜算子•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“(5)____________,漏断人初静”,感慨于夜色的寂寞清冷;读《卖炭翁》“夜来城外一尺雪,(6)_____________”,慨叹于封建社会的民生多艰;读《北冥有鱼》“水击三千里,(7)_______________”,遐想于大鹏展翅的凌云之姿;读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“(8)____________,(9)________”感动于诗人关怀天下寒士,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。
【答案】 ①. 波撼岳阳城 ②. 城阙辅三秦 ③. 悄怆幽邃 ④. 但余钟磬音 ⑤. 缺月挂疏桐 ⑥. 晓驾炭车辗冰辙 ⑦.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⑧.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⑨.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本题考查名句默写。默写题作答时,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;二是要认真审题,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;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,做到不添字、不漏字、不写错字。
本题中的“撼、阙、怆、邃、磬、辗、辙、抟、厦、庇、俱”等字词容易写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