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省苏州市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
一、基础知识综合(20分)
1.阅读下面文段,完成相关任务。
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,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、民族的希望,越过急流险滩,穿过惊涛骇浪,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。从井冈山到西柏坡,从抗美援朝到嫦娥奔月……先辈们用chì热的心守护山河,把深沉的爱献给祖国,将刀耕火种变成了车水马龙,让东方巨龙实现了腾飞!百年征程波lán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
(1)根据拼音写汉字。
chì 热 波lán 壮阔
(2)给加点的字注音。
承载 刀耕火种
(3)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( )
A.百年征程波lán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解析:句中的“弥坚”的“弥”是更加的意思。
B.鲁肃在与吕蒙对话时,称其为“大兄”,称蒙母为“令堂”,自称为“孤”。
C.古汉语中常用“三、九、十二、百、千、万”等词来表示“多”,《木兰诗》“军书十二卷”中的“十二”也是这样的用法。
D.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就是英雄的民族,如今,中华儿女更是用热血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篇章。只要祖国需要,我们一直都在。解析:句中加点的“更”“只要”词性依次是副词、连词。
2.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名句。
(1)深林人不知, 。(王维《竹里馆》)
(2) 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(岑参《逢入京使》)
(3)此夜曲中闻折柳, 。(李白《春夜洛城闻笛》)
(4)杨花榆荚无才思, 。(韩愈《晚春》)
(5)古往今来,爱国是诗歌常见的主题。《木兰诗》中,木兰替父从军、保家卫国,“ , 。”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的行军速度之快、决心之坚。请再写出其他古诗中表现爱国主题的连续两句: , 。(试卷上出现的除外)
3.班级开展“孝亲敬老,从我做起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。请你为下面的上联选出相应的下联。请你从下面选出四句组成两副与“孝道”有关的对联,将序号填在横线上。
(1)①上联:承恩不忘三春雨
下联:
②上联:羊羔出栏思跪乳
下联:
A.尽孝应乘双老在 B.行孝常怀寸草心
C.父恩巍巍凤凰山 D.乌鸦离巢念反刍
(2)中学生应如何尽孝?请你提出两条具体建议,并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答案解析部分
1.【答案】(1)炽;澜
(2)zài;zhǒng
(3)B
【解析】【分析】(1)本题考查字形。① chì rè:炽热:形容温度极高;极热;(情绪等)热烈。②bō lán zhuàng kuò:波澜壮阔:原形容水面辽阔,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。
(2)本题考查字音。①承载(chéng zài):承受支撑物体。②刀耕火种(dāo gēng huǒ zhǒng ):古时一种耕种方法,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,就地挖坑下种。
(3)ACD.正确;
B.有误。“孤”是古代王侯的自称,鲁肃是孙权手下的将领,不能自称“孤”。
故答案为:(1) 炽;澜 (2) zài;zhǒng (3)B
【点评】(1)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。解答这类问题时,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,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,规范书写。
(2)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、字形的识记能力。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、词准确的识记,加强积累。
(3)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。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,包括天文、历法、地理、官职、科举礼仪、称谓、名号等。解答这类题目,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。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、多积累的好习惯。
2.【答案】(1)明月来相照
(2)马上相逢无纸笔
(3)何人不起故园情
(4)惟解漫天作雪飞
(5)万里赴戎机;关山度若飞;粉身碎骨浑不怕;要留清白在人间
【解析】【分析】诗文默写要求:一、不能添字,少字;二、字的笔画要准确,不能写错别字。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: 逢 、 柳 、 漫 。
故答案为: 明月来相照 ; 马上相逢无纸笔 ; 何人不起故园情; 惟解漫天作雪飞 ;万里赴戎机;关山度若飞;粉身碎骨浑不怕;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【点评】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,做好积累,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,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。理解性识记,注意结合语境填充。
3.【答案】(1)B;D
(2)示例:①好好学习,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:②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。(答案不唯一,答出两条,言之有理即可)
【解析】【分析】(1)本题考查对联。根据对联常识,对联的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,“承恩不忘三春雨”和“行孝常怀寸草心”句式一致,“羊羔出栏思跪乳”和乌鸦离巢念反刍”句式一致,可以组成两副对联。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,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,“雨”“乳”是仄声,“心”“刍”是平声。因此,第一副对联:“承恩不忘三春雨”为上联,“行孝常怀寸草心”为下联;第二副对联:“羊羔出栏思跪乳”为上联,“乌鸦离巢念反刍”为下联。“父恩魏魏凤凰山”与“尽孝应乘双老在”句式不一致,不能组成对联。
(2)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“尽孝”这个概念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孝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,它涵盖了尊敬、顺从、关爱等多个方面。对于中学生来说,尽孝不仅仅是要物质上的回报,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体现。接着,我们可以考虑中学生能够做到的、符合其年龄阶段特点的具体行为。例如,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,因此,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一个很好的方式。这既体现了对父母的尊重,也是对自己学习责任的承担。除此之外,中学生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。这不仅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,同时也能够让中学生亲身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。最后,需要注意的是,尽孝的方式有很多种,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。因此,除了以上两条建议外,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其他合理的建议。只要这些建议能够体现出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,都是值得肯定的。
故答案为:(1)B;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