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城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
满分:120分 考试时间:120分钟
一、积累与运用(25分)
1. 古诗文名句默写。
(1)兼听则明,_____________。《潜夫论•明暗》
(2)_____________,鲜克有终。《诗经•大雅•荡》
(3)知而好问 ,____________,《荀子•儒效》
(4)为者常成,_____________。《晏子春秋•内篇杂下》
(5)《木兰诗》中通过环境描写,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氛围,烘托木兰勇敢、坚强的名句是:①_____________,②____________。成语“扑朔迷离”也源于其中的“③_____________,④_____________”两句。
2. 阅读下面的语段,按要求答题。
中华文明渊远流长,中华人物长廊里,从古至今,群星闪耀:两弹元勋邓稼先以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精神诠释了中国男儿的责任和担当;闻一多先生契而不舍,研究学问,反对独cái,慷慨淋漓;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,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……这样的光辉引导我们务实、向善、求美,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。
(1)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。
元勋________ 独cái________
(2)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,请找出并加以改正。
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
(3)对文中画横线字词的词性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连词 介词 副词 B. 副词 连词 介词
C. 介词 连词 副词 D. 助词 连词 介词
3. 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对于他这种卑劣的行为,大家都感到深恶痛绝,决定不再和他打交道。
B. 我钦佩这部影片的男主角,因为面对艰难的生活环境,他不以为意,总能乐观面对困难。
C. 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“,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。
D. 为保卫家园,八路军战士像一群奔腾的烈马,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前线。
4.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《木兰诗》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,与《敕勒歌》并称乐府民歌中的“双璧”。
B.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,例如,“卿”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,“足下”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称。
C. 《土地的誓言》文章标题的含义应理解为“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”。
D. 鲁迅,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,作家萧红就曾在《回忆鲁迅先生》一文中,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作品进行记述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.
答案与解析
一、积累与运用(25分)
1. 古诗文名句默写。
(1)兼听则明,_____________。《潜夫论•明暗》
(2)_____________,鲜克有终。《诗经•大雅•荡》
(3)知而好问 ,____________,《荀子•儒效》
(4)为者常成,_____________。《晏子春秋•内篇杂下》
(5)《木兰诗》中通过环境描写,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氛围,烘托木兰勇敢、坚强的名句是:①_____________,②____________。成语“扑朔迷离”也源于其中的“③_____________,④_____________”两句。
【答案】 ①. 偏信则暗 ②. 靡不有初 ③. 然后能才 ④. 行者常至 ⑤. 朔气传金柝 ⑥. 寒光照铁衣 ⑦. 雄兔脚扑朔 ⑧. 雌兔眼迷离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本题考查名篇背诵。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,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;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;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,做到不加字、不少字、不写错字。注意易错字词:靡、初、朔、柝、朔、雌。
2. 阅读下面的语段,按要求答题。
中华文明渊远流长,中华人物长廊里,从古至今,群星闪耀:两弹元勋邓稼先以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精神诠释了中国男儿的责任和担当;闻一多先生契而不舍,研究学问,反对独cái,慷慨淋漓;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,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……这样的光辉引导我们务实、向善、求美,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。
(1)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。
元勋________ 独cái________
(2)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,请找出并加以改正。
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
(3)对文中画横线字词的词性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连词 介词 副词 B. 副词 连词 介词
C. 介词 连词 副词 D. 助词 连词 介词
【答案】2. ①. xūn ②. 裁
3. ①. 渊 ②. 源 ③. 契 ④. 锲 4. C
【解析】
【分析】
【小问1详解】
本题考查字音、字形。
元勋:yuán xūn,立过大功的人。
独cái:独裁,意为独自裁断。多指独揽政权,实行专制统治。
【小问2详解】
考查错别字辨析改错。
源远流长:河流的源头很远,水流很长。常比喻历史悠久,根底深厚。注意“源”不能写成“渊”。
锲而不舍: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,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。比喻有恒心有毅力。注意“锲”不能写成“契”。
【小问3详解】
考查词性。
从:介词,表示起点;和,连词,表并列;更,副词,表程度。
故选C。
3. 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对于他这种卑劣的行为,大家都感到深恶痛绝,决定不再和他打交道。
B. 我钦佩这部影片的男主角,因为面对艰难的生活环境,他不以为意,总能乐观面对困难。
C. 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“,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。
D. 为保卫家园,八路军战士像一群奔腾的烈马,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前线。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本题考查成语和熟语的运用。
A.深恶痛绝:厌恶、痛恨到极点;句子中指大家对他的卑劣行为厌恶、痛恨到极点,使用正确;
B.不以为意:不把它放在心上,表示不重视,不认真对待;句中指男主角不把生活的艰难放在心上,乐观积极面对,使用正确;
C.兀兀穷年:一年到头辛苦劳动,勤劳不懈,比喻做事不辞辛苦;句中用来指贫穷的时代岁月,对象用错;
D.浩浩荡荡:原指水势汹涌、壮阔的样子。现形容气势雄壮,规模宏大;句中指八路军队伍奔赴前线时气势雄壮,使用正确;
故选C。
4.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《木兰诗》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,与《敕勒歌》并称乐府民歌中的“双璧”。
B.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,例如,“卿”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,“足下”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称。
C. 《土地的誓言》文章标题的含义应理解为“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”。
D. 鲁迅,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,作家萧红就曾在《回忆鲁迅先生》一文中,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作品进行记述。
【答案】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