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卷初二年级历史学科
2024年4月
注意事项:
1.本试卷满分 50分,考试时间 50 分钟;
2.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,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,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;书写在试题卷上、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;
3.字体工整,笔迹清楚。保持答题纸卷面清洁。
一、单项选择题:(本大题共24小题,每小题1分,共24分)
1. 民主人士徐铸成回忆:“回想起那时,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,各路英豪济济一堂,各抒己见。共商建国大计……感到了民主的滋味。”材料反映的会议是( )
A.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.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
C.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.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
2. 罗伯特•奥古斯德在《有限战争》中写道:“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,似乎一夜之间,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。”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( )
A.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.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
C.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.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
3. 著名纺织品牌“恒源祥”创办于1927年,是上海的老字号品牌。1956年,它的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: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,由国家去经营管理,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,这又有什么不好呢?和上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是( )
A. 实业救国运动兴起 B. 中共八大的召开
C. 公私合营 实行 D. 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
4. 1962年底“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.2%,结束了三年递降减产的状况;年财政收支平衡,结余8.3亿元,终止了连续四年的赤字财政”,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( )
A.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. 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
C. 计划经济体制的彻底废除 D.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
……………..
2023-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卷初二年级历史学科
2024年4月
注意事项:
1.本试卷满分 50分,考试时间 50 分钟;
2.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,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,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;书写在试题卷上、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;
3.字体工整,笔迹清楚。保持答题纸卷面清洁。
一、单项选择题:(本大题共24小题,每小题1分,共24分)
1. 民主人士徐铸成回忆:“回想起那时,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,各路英豪济济一堂,各抒己见。共商建国大计……感到了民主的滋味。”材料反映的会议是( )
A.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.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
C.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.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所学可知,1949年,新政协召开,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,这时,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,各路英豪济济一堂,各抒己见,共商建国大计,民主人士徐铸感到了民主的滋味,C项正确;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,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,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,排除ABD三项。故选C项。
2. 罗伯特•奥古斯德在《有限战争》中写道:“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,似乎一夜之间,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。”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( )
A.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.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
C.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.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所学和材料“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”可知,这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,C项正确;新中国成立使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国家,排除A项;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,是对朝鲜半岛的影响,排除B项;到1971年中国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包围,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,排除D项。故选C项。
3. 著名纺织品牌“恒源祥”创办于1927年,是上海的老字号品牌。1956年,它的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: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,由国家去经营管理,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,这又有什么不好呢?和上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是( )
A. 实业救国运动兴起 B. 中共八大的召开
C. 公私合营的实行 D. 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据材料“1956年,它的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: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,由国家去经营管理,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,这又有什么不好呢?”可知,材料反映的是1953—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,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,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,C项正确;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运动兴起,排除A项;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是三大改造完成,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,排除B项;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,排除D项。故选C项。
4. 1962年底“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.2%,结束了三年递降减产的状况;年财政收支平衡,结余8.3亿元,终止了连续四年的赤字财政”,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( )
A.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. 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
C. 计划经济体制的彻底废除 D.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,1959年至1961年,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。为了调整国民经济,中共中央提出的“调整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”的八字方针,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,到1965年,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。因此,“1962年,财政收支平衡,终止了连续四年的赤字财政”得益于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,B项正确;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在1956年底,排除A项;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1979年废除的,排除C项;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提出于1992年,排除D项。故选B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