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2024 学年海安市 13 校质量监测
七年级语文试卷
(满分: 150 分 考试时间: 150 分钟)
一、基本积累与运用(25 分)
阅读下列这段文字, 完成 1—4 题(9 分)
家国情怀,是人类共有的一种 A (朴素/朴实)情感,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。
古往今来, 无数仁人志士以生命赴使命, 用挚爱护苍生。
因为有满腔家国情怀,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才留下了一段段家喻户晓的故事:端木蕻良为 洗去故乡的污秽和耻辱而立下铮铮 shìyán;闻一多 kāng kǎi 淋漓斥特务,气冲斗牛震华天;
邓稼先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jū gōng 尽瘁,死而后已……这些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。爱国
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和生存的强大动力。
1 .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。(3 分)
2 .A 处应填的词语是 。(1 分)
3. 划线句有语病, 请写出修改意见。(2 分)
4.下列对语段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( )(3 分)
A.语段中加点的“因为”“才”的词性分别是连词、介词。
B.语段中加线的成语“家喻户晓”“气冲斗牛”“死而后已”使用正确。
C.语段中的“:”表示引出下文,“……”表示列举的省略。
D.语段中“端木蕻良……闻一多……邓稼先……”修辞是排比。
5.江海中学初一年级组织“家国天下”综合实践活动,请你参加。(5 分)
【材料一】从考中状元到弃官办厂,再到投资教育、文化、慈善等公益事业,在张謇身上, 浓郁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。“天之生人也,与草木无异,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,与草木同生,即不与草木同腐。”张謇的这句名言,正是他一生的写 照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期间, 称赞张謇为“造福乡梓, 帮助群众, 影响深远, 是中国 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。”
(摘自网络)
【材料二】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。
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。
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,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
子!
1967 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,至死不懈, 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。
1985 年 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。次年 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。在这期间他和于 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。 1986 年 5 月邓稼先做了第 三次手术, 7 月 29 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。
(摘自统编版语文教材) 【材料三】在 2020 年中印边境交涉和激烈斗争中, 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,身负重伤;营长 陈红军、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, 奋力反击,英勇牺牲;战士肖思远,突围后义无反顾返 回营救战友,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……这些英雄的边防官兵把青春、鲜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 昆仑高原, 筑起巍峨界碑。
(摘自网络) (1)【爱国人物故事会】活动中,李亮将依据材料内容, 为全年级同学讲述爱国故事。为了 让故事中心突出、更具感染力, 他搜集了以下备选的爱国诗词及名言作为对应材料故事的小 标题, 请你帮他完成匹配。 (均为单选题)
【材料一】应选 【材料二】应选 【材料三】应选
备选: A.鞠躬尽瘁, 死而后已。 (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)
B.为天地立心, 为生民立命。(张载名言)
C.王师北定中原日, 家祭无忘告乃翁。(陆游《示儿》)
D.只解沙场为国死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 (徐锡麟《出塞》)
(2)模仿活动一,请你再设计两项活动。(2 分)
……………..
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
语文答案
1、誓言;慷慨;鞠躬
2、朴素
3、将“发展”和“生存”的位置对调。
4、【答案】A ( A.有误,“才”是副词)
5、(1)B A D
(2)示例:爱国人物故事会 爱国名言展示会(答案不唯一)
【详解】本题考查活动设计。围绕“爱国”的主题拟写即可,答案不唯一。
示例:爱国歌曲演唱会、爱国英雄事迹展、“赞祖国”征文比赛
6、【答案】C
郭茂倩是《乐府诗集》的编纂者,不是《木兰诗》的作者。
8、“独”字细腻传神地描绘了诗人秋日黄昏独上戍楼,感受到沙漠寒风凛冽,表达了诗人军旅生活的空寂孤独之感。
9、虚写(想象、曲笔),想象深闺妻子思念征人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之情,以此来表现征人思念亲人、怀恋乡土的哀伤和愁苦之情。把征人和思妇的情感完全交融在一起,取得令人感动和同情的艺术效果,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。
10、(1)及/鲁 肃 过 寻 阳
(2)用 力 多 者/收 功 远